光伏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簡稱,是一種利用太陽電池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有獨立運行和并網運行兩種方式。那么整個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包括什么?
一、光伏發展階段
光伏行業發展至今,主要經歷了4個階段,在初期剛推出大規模商業化,新增裝機量年復合增速為81%,成長期(主要發展地在中國)增速為22%,目前平價期剛剛開啟。
1、發展初2004-2010年:新增裝機量年復合增速達81.0%,主要發展地在歐洲各國。光伏發電大規模產業化興起于 2004 年歐洲,以德國為首的歐洲各國推出政府補貼政策,推動光伏產業大規模商業化發展。
2、整理期2011-2013年:新增裝機量年復合增速達 12.8%。歐債危機導致歐洲各國政府開始大幅降低光伏補貼,光伏投資收益率下行導致下游需求減少,早期行業上游快速擴張進一步加劇供需失衡。與此同時,美國、歐洲在 2011、2012 年相繼對中國光伏產業發起“雙反”調查,致使光伏行業整體打擊慘重,2012 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首次下滑。
3、成長期2014-2018年:新增裝機量年復合增速達 22.1%,主要發展地在中國。2012年,中國為應對美、歐“雙反”調查、加大光伏應用補貼力度,發布《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并于2013年7月正式發布《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電價補貼標準和補貼年限。至此,中國接替主導光伏產業發展的接力棒,開啟光伏產業的第二輪快速成長期。
4、平價期2019-2025年:主要發展地在全球。伴隨光伏工藝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改善,光伏發電在很多國家已成為清潔、低碳、同時具備價格優勢的能源形式,光伏開始進入全面平價期,全球光伏市場有望將開啟新一輪穩健增長。
二、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包括什么
光伏產業鏈格局整理:上游---原材料、設備、硅料(單晶硅棒、多晶硅錠、單多晶硅片)、電池片設備;中游---部件、單多晶電池片、組件(晶硅組件、薄膜光伏組件);下游---發電系統、逆變器、電站(電站不太適合散戶投資),詳細如下:
上游:金屬硅、多晶硅、硅片、銀漿、PET基膜、氟膜
中游:焊帶、光伏玻璃、電池片、EVA、背板、密封膠、邊框、層壓件、接線盒
下游:光伏支架、逆變器、電池組件、匯流箱、蓄電池、EPC
三、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分析
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的上游是太陽能電池板的原料硅片和晶體硅原料的生產。這一產業在我國屬于壟斷行業,也可以分為晶體硅生產和晶體硅提純,之后的流程有生產硅片、切割硅片、硅片制絨(提高電池對光的吸收作用)等。
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的中游是由生產晶硅電池片開始的,將晶硅體加工為電池片,是實現光電轉化的核心步驟。在我國,晶硅(單晶、多晶)光伏組件的應用占到了市場的95%以上。然后就是電池組件的生產,將電池片組裝成電池組件,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是光伏產業鏈中游的尾端。
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的下游是光伏系統的應用,包括集中式光伏電站、分布式家庭光伏、光伏路燈、光伏交通信號燈、“光伏+”等多種光伏應用。這個環節是光伏產業鏈中人們比較熟知的。
四、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前景
全球光伏市場未來五年復合增速達34%,政策方面,根據EPIA預測,印度有望在未來五年成為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場,2019年至2023年期間新增裝機容量近90GW。未來五年內,印度、澳大利亞、墨西哥和巴基斯坦光伏市場復合增長率將分別達到34%、29%、40%和37%。2023年全年累計裝機將達到1000GW以上,未來五年同比增速均將在15%以上。在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政策支持下,產業發展空間比較大。
在目前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的發展中,中游的組件生產和下游的系統應用中的利潤已經被市場競爭降到了最低,未來光伏行業的價格若還存在下降空間,只有上游的晶體硅的生產中存在相對較大的利潤。但市場發展如何,還需要市場的調控,上游晶體硅的生產是光伏產業鏈的基礎,若要調整利潤,業內人士分析,還需要緩沖的過程。
400-855-1855
0592-3754999
郵箱:sales@mbt-energy.com 售后:service@mbt-energy.com